cuī shī

击钵催诗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jī bō cuī shī 怎么读

注音 ㄐ一 ㄅㄛ ㄘㄨㄟ ㄕ

繁体撃鉢催詩

感情 中性成语

击钵催诗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指限时成诗。比喻诗才敏捷

  • 出处:

   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,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击钵催诗作谓语、定语;指限时成诗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俱有成例,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

  • 英语:

    celebration of festive occasions by poets

击钵催诗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学士刻烛赋诗,规定烛燃一寸,诗成四韵。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,于是与丘令楷、江洪等人改为击铜钵催诗,规定钵声一止,诗即吟成。

-----唐·李延寿·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

击钵催诗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南齐的萧子良,是武帝的第二子,封为竟陵王。从小就有雅士风度,性好清尚,而又札才好士,因此各地的才学之士都游集他这里来。萧子良和这些有才学才的人,经常在夜晚聚集在一起,在蜡烛上做上记号,限定时间写一首诗。有天晚上,萧子良说:“蜡烛点烧掉了一寸,做一首四韵诗,怎样?”萧文琰说:“这有什么难处呢?”于是就和丘令楷、江洪几个人,敲打铜钵立韵。铜钵的声音一停止,诗也就写成了,并给在座的人传阅。

击钵催诗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jī), 凵部,共5画

(1)(动)打;敲打:~鼓|~掌|旁敲侧~。

(2)(动)攻打:袭~|游~|声东~西。

(3)(动)碰;接触:冲~|撞~|目~(亲眼看见)。

读音(bō), 钅部,共10画

(1)(名)陶制的器具。像盆而较小;用来盛饭等。

(2)(名)钵盂(古代和尚用的饭碗)。

读音(cuī), 亻部,共13画

(1)(动)叫人加快行动:~小王快走。

(2)(动)设法使过程加快:~肥。

读音(shī), 讠部,共8画

(名)文学体裁的一种;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;抒发情感:~抄|~词|~风|~集|~句|~剧|~律。

击钵催诗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