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ǎn bīng zhī

缓兵之计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huǎn bīng zhī jì 怎么读

注音 ㄏㄨㄢˇ ㄅ一ㄥ ㄓ ㄐ一ˋ

繁体緩兵之計

感情 中性成语

缓兵之计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缓兵之计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拖延时间,然后再想办法。

  • 示例:

    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。

  • 英语:

    trick to gain time

  • 俄语:

    план на выигрыш во врéмени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Verschleppungstaktik<法>stratagème pour retarder l'ennemi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权宜之计

  • 反义词:

    速战速决、兵贵神速

缓兵之计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元来那个球,就是懒龙在衣橱里把闲工结成,带在身边,防人尾随,把此抛下做缓兵之计的。

-----明·凌濛初·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
缓兵之计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三国时期,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。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、孙礼,占领了武都、阳平。张郃、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,被孔明打败。双方对峙了半月。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,用撤军的缓兵之计,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,司马懿中计大败。

缓兵之计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huǎn), 纟部,共12画

(1)(形)迟;慢:迟~|~慢|~步向前。

(2)(动)延缓;推迟:~期|~几天再办。

(3)(形)缓和;不紧张:~冲|~急。

(4)(动)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:~过来。

(5)(形)坡度小:~坡。

读音(bīng), 八部,共7画

(1)(名)兵器:短~相接|秣马厉~。

(2)(名)军人;军队:工农~|~种|骑~。

(3)(名)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。

(4)(名)关于军事或战争:~法|纸上谈~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jì), 讠部,共4画

(1)(动)计算:核~|共~|数以万~。

(2)(名)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时~|体温~|晴雨~。

(3)(名)主意;策略;计划:~策|缓兵之~|眉头一皱;~上心来|百年大~。

(4)(动)做计划;打算:设~|为加强安全~;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

(5)(Jì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