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纠错(1)(动)寄托
(2)(动)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(物体):~起|~盘。
(3)(名)(托儿)托子;类似托子的东西:花~。
(4)陪衬:烘~|衬~。
(5)(动)委托;寄托:拜~|恳~。
(6)(动)推托。
(7)(动)依赖。
(8)(名)压强单位;一托等于一毫米汞柱的压强;一大气压为760托。旧作乇(tuō)。
详细解释
纠错动词
(1) 推。同“拓”
托,推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拓,手推物也。或作托。——《集韵》
(2)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。如:托钵(手托钵盂。指斋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。钵,意为应器。比丘的食器);托着盘子;托着下巴;两手托腮
(3) 泛指承托。支持使稳定在某一高度的位置。如:托架(支撑重物的架子)
(4) 用作…的衬里 。如:托一层纸
名词
(1)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儿 。如:茶托;花托儿;盏托;托子(承物的器具。即承盘。也叫托儿)
(2) 安装步枪、猎枪的枪筒、接受器和其他装置的木头制作的供端起来瞄准射击的部件 。如:枪托
(3) 压力单位 ,等于1333.2巴,为0°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
动词
(1) 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本字是“乇”(
),小篆字形,象形。象初生的嫩芽,“一”表地面,枝叶有根,有所寄托。后加“手”作“托”。汉字简化后,“托”又兼代“託”字。本义:寄托)(2) 同本义
託,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东方不可以託些。——《楚辞招魂》
託山阪以孤魂。——《文选·张衡·思玄赋》
久矣,予之不托于音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
自托于赵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岂足托乎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(3) 又如:托身(寄身);托心(寄托心意);托情(寄情);托意(寄托心意);托言(寄托言辞);托附(寄托,依附);托宿(寄宿);托食(寄食)
(4) 交付委托
未填沟壑而托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托臣以讨贼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家书一箧托焉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将身后托汝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(5) 又如:托实(托重于人;不客气);托命(托寄生命);托音(寄托音信);托意(借事物以寄托感情);托体(委身。委托身体);托附(委任,受托);托始(托事而有所起始。后来也称开始为托始);托寄(委托,交付)
(6) 假托
凡败法之人,心设诈托物以来亲。——《韩非子·饰邪》
外托服从之名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托名汉相。
托于柑以讽。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(7) 又如:托言(借口);托病不来;托天(假托天命);托事(假藉事故);托善(假托美善);托讽(藉事物以为讽喻);托寓(藉以寓意);托之空言(无事实为证的言论)
(8) 依靠;凭借 。如:托庇粗安(托人福庇,过着清闲而安适的生活);托足(立足;容身);托大(托身于高位而不被世俗纠纷所纠缠);托名(依托他人高名,借以显扬己名);托承(依附承受);托援(依托而得到帮助)
(9) 请求 。如:托人;托你一件事
康熙字典
纠错托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7画,部外筆画:3画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闥各切。同拓。見拓字註。
又不托,與餺飥通。《五代史·李茂貞傳》一日食粥,一日食不托。《歐陽脩·歸田錄》唐人謂湯餠爲不托。
又柈名。宋曰托子,今曰托盤。
说文解字
纠错说文解字
乇【卷六】【乇部】
艸葉也。从垂穗,上貫一,下有根。象形。凡乇之屬皆从乇。陟格切文一
说文解字注
(乇)艸葉也。當作艸華皃。下云垂𥝩、上貫一。華則有𥝩。葉不當言𥝩也。𠂹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