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ān ér yǒu zhī

兼而有之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jiān ér yǒu zhī 怎么读

注音 ㄐ一ㄢ ㄦˊ 一ㄡˇ ㄓ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兼而有之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指同时占有或具备有关的各方面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墨翟《墨子 法仪》:“奚以知天兼而爱之,兼而利之也?以其兼而利之?以其兼而有之,兼而食之也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兼而有之偏正式;作谓语;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在科学研究方面,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兼而有之

  • 英语:

    have both at the same time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同时兼备、兼收并蓄

兼而有之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奚以知天兼而爱之,兼而利之也?以其兼而有之,兼而食之也。

-----春秋·墨子·《墨子·法仪》

兼而有之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春秋战国时期,诸子百家各抒己见,思想交锋激烈,构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景。在这一时期,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,贡献了许多独树一帜的思想和主张。他在《墨子·法议》一文中,深入剖析了天道、人道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。 墨子提出:“我们如何知道天意是希望人们互爱互助,而非相互厌恶、伤害呢?这是因为上天对万物都怀有广博的爱,为万物带来利益。我们又如何知道上天对万物都怀有广博的爱,为万物带来利益呢?这是因为上天包容并养育着万物。”墨子的观点是,天道的运作是自然而然的,它并不偏袒或排斥任何事物。人类,作为天地的创造物,应遵循天道,恪守“兼爱”与“利他”的原则。 成语“兼而有之”便是由此衍生而来,意指同时拥有或具备两个相关的方面。

兼而有之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兼而有之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jiān), 丷部,共10画

(1)(形)两倍的:~程|~旬(二十天)。

(2)(动)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:~而有之|~收并蓄|品学~优|~听则明;偏信则暗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1.  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2.  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3.  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读音(yǒu,yòu), 月部,共6画
yǒuyòu

1. 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

2. 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

3. 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

4. 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

5. 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

6.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

7. 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

8. 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

1. 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