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ōng ér wàng

公而忘私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褒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怎么读

注音 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

繁体

感情 褒义成语

公而忘私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公而忘私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,公而忘私的勇气,是使我私心佩服的,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篇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orget one's own interests

  • 俄语:

    забóтиться об óбщем,забывáя личное

  • 其他:

    <法>s'oublier soi-même dans l'intérêt du bien commun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公而忘私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私而忘公、损公肥私、假公济私、损人利己、自私自利、患得患失、以权谋私、假手于人

公而忘私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

-----汉·贾谊·《陈政事疏》

公而忘私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“公而忘私”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私事。现在人们多用这句成语形容全心全意为革命的崇高精神。   此典出自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,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   在我国周朝的一系列统治手段中,最突出的是“礼”和“刑”。“礼”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,“刑”则专门用来对付老百姓。所以《礼记·曲礼上》中有“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”的说法。在整个封建社会中,封建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也基本上继承和鼓吹这套统治手段。但在威胁到统治阶级利益时,有些君王也公开处罚犯罪的大臣。   西汉文帝初年,政治家贾谊对当时大臣获罪受刑的做法持反对意见。他认为,体罚大臣不合古代“刑不上大夫”的规定,要求对有罪的大臣待之以礼,不上刑罚,令其自裁。贾谊对汉文帝说:“这样做了,大臣们就能做到为国忘家、为公忘私,见利不随便谋取,见害不苟且逃避,反而忠心耿耿的以节义回报君王的礼遇之恩。”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。

公而忘私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gōng), 八部,共4画

(1)(形)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‘私’相对):~款|~物|~事公办。

(2)(形)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~分母|~议|~约。

(3)(形)属于国际间的:~海|~制|~斤。

(4)(动)使公开:~布|~之于世。

(5)(形)公平;公正:~买~卖|大~无私|秉~办理。

(6)(名)公事;公务:办~|~余。

(7)(Gōnɡ)姓。

(8)(名)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~爵|~侯|王~大臣。

(9)(名)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:诸~|张~。

(10)(名)丈夫的父亲;公公:~婆。

(11)(形)(禽兽)雄性的(跟‘母’相对):~羊|这只小鸡是~的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1.  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2.  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3.  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读音(wàng), 心部,共7画

(动)忘记:~掉|难~。

读音(sī), 禾部,共7画

(1)禾名。

(2)(形)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:~产|~仇。

(3)(名)私心;私利。

(4)秘密而不合法:~法|~党。

(5)(形)暗地里、私下:~通|~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