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òng shǐ zhī

众矢之的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近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zhòng shǐ zhī dì 怎么读

注音 ㄓㄨㄥˋ ㄕˇ ㄓ ㄉ一ˋ

繁体衆矢之的

感情 中性成语

众矢之的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(矢:箭;的:靶心)。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清 谭嗣同《报贝元徽》:“今之原祸始音,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众矢之的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语堂为提倡语录体,在此几成众矢之的。(《鲁迅书信集 致许寿裳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under attack on all sides

  • 日语:

    多くの人の非難(ひなん)のまと

  • 俄语:

    объект всеобщих напáдок<объект общей борьбы>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Zielscheibe ǒffentlicher Kritik<法>en butte aux attaques de tous

  • 近义词:

    过街老鼠、人心所向、树大招风、千夫所指、怨声载道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明目张胆、交口称誉、有口皆碑

众矢之的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(伯升曰)遽自尊立,为天下准的,使后人得承吾敝,非计之善者也。

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刘绩传》

众矢之的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明朝正德、嘉靖年间,先是王守仁在军中趁工作闲暇授徒讲学,之后再传弟子徐阶担任内阁大学士时,在京师设讲会讲学,使得讲学风气兴盛起来,造成一股潮流。自此,无论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绅、长老,纷纷开始联合讲会,成立书院,相互应和。万历年间,由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建的东林书院,名号尤其响亮。他们时常讥讽朝政,评论人物,士大夫相继依附,于是和东林书院有关的人都被称为“东林党”。但也因为名气太大遭到毁谤,气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责难,批评的舆论接连而来,加上几次的政治斗争都和东林书院的人有关,使得众人攻击的目标,都指向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等人。后来“众矢之的”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。

众矢之的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众矢之的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hòng), 人部,共6画

(1)(形)多;许多。

(2)(名)许多人:~生|听~。

读音(shǐ), 矢部,共5画

(1)(名)箭。

(2)(动)发誓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de,dí,dì,dī), 白部,共8画
dedídìdī

1.用在定语的后面。

a)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:铁~纪律。幸福~生活。

b)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:我~母亲。大楼~出口。

c)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,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,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:谁~介绍人?

d)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,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,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:开他~玩笑。找我~麻烦。

2.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“的”字结构。

a)代替上文所说的人或物:这是我~,那才是你~。菊花开了,有红~,有黄~。

b)指某一种人或物:男~。送报~。我爱吃辣~。

c)表示某种情况、原因:大星期天~,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?。无缘无故~,你着什么急?

d)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“的”字做宾语,表示别的事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:这里用不着你,你只管睡你~去。

e)“的”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、形容词等,连用这样的结构,表示有这样的,有那样的:推~推,拉~拉。说~说,笑~笑。大~大,小~小。

3.这个用法限于过去的事情。

4.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表示肯定的语气:这件事儿我知道~。

5.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,表示“等等、之类”的意思:破铜烂铁~,他捡来一大筐。老乡们沏茶倒水~,待我们很亲热。

6.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。

a)表示相乘:这间屋子是五米~三米,合十五平方米。

b)表示相加:两个~三个,一共五个。

1.真实;实在:~当。~确。

2.“的”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(dī)。

箭靶的中心:目~。无~放矢。众矢之~。

(外)“的士”(出租车)的省称:打~。~哥(称男性出租车司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