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期而遇
- 结构 偏正式成语
- 感情 中性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常用成语
拼音: bù qī ér yù 怎么读
注音: ㄅㄨˋ ㄑ一 ㄦˊ ㄩˋ
繁体:
感情 中性成语
不期而遇的意思
解释:
期:约定时日;遇:相逢;会面。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。也作“不期而会”。
出处:
南朝 梁 简文帝《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》:“不期而遇,襄水之阳。”
语法:
不期而遇紧缩式;则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意外相遇。
示例:
前在公主府内,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;今日不期而遇,又是如此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十九回)
英语:
happen to meet
日语:
偶然(ぐうぜん)に出会(であ)う,期(き)せずして会う
俄语:
случáйно встрéтиться
其他:
<法>rencontre fortuite,inattendue,inopinée,imprévue
近义词:
不约而同、萍水相逢、不谋而合、邂逅相逢
反义词:
失之交臂
不期而遇的出处
伊昔倾盖,于彼朱方;不期而遇,襄水之阳。
-----南朝梁·简文帝·《湘宫寺智蒨法师墓志铭》
不期而遇的典故
《谷梁传·隐公八年》中关于“遇”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含义:“不期而会曰遇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”这段历史背景发生在春秋时期,当时各国间为了维护政治稳定,形成了一种名为“会盟”的外交制度。会盟不仅是诸侯国间联合以增强实力、维系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,也象征着一种政治和外交的正式约定。在春秋早期,宋、卫、郑三国之间的纷争频繁。有一年春天,为了平息这些纷争,齐僖公作为调解者,提出了让三国进行会盟的建议。然而,宋殇公在会盟之前,希望能先与卫国单独会谈,以便更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和解的可能。于是,他采取了馈赠钱财的方式,请求卫国国君在正式会盟日期之前与他见面。卫宣公接受了宋殇公的请求,两人最终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,在卫国境内意外地相遇了。这次“不期而会”不仅体现了双方和解的诚意,也标志着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转折。后来,“不期而会”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,并被简化为“不期而遇”,用以形容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的情况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,更承载着春秋时期诸侯国间外交智慧和政治策略的深厚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