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ēn dào yáng biāo

分道扬镳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怎么读

注音 ㄈㄣ ㄉㄠˋ 一ㄤˊ ㄅ一ㄠ

繁体分道揚鑣

感情 贬义成语

分道扬镳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道:路;镳:马嚼子;借指为马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分道扬镳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,早已分道扬镳了。

  • 英语:

    each going one's own way

  • 日语:

    それぞれ別の道を行く。〈喻〉めいめい思い思いの道を進(すす)む

  • 俄语:

    пойти рáзными путями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hier trennen sich die Wege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各奔前程、风流云散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志同道合、并驾齐驱、携手合作

分道扬镳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高祖曰:“洛阳,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;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
-----北朝北齐·魏收·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

分道扬镳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此典出自《北史·魏诸宗室·河间公齐》孝文曰:“洛阳,我之丰、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及出,与彪折尺量道,各取其半。  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,元志做洛阳令。元志青年时代读过不少书,学识丰富,并且办事干练,为人强悍。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命,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,有些自鸣得意。   有一天,元志乘车出门,在路上巧遇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。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,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,但是元志毫不谦让,双方争执不下,于是两人只好一块来见孝文帝,让孝文帝裁决。   见了孝文帝,李彪说:“我是朝廷上的近臣,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?”   元志说:“神乡县士,普天之下谁不编户?所有居住在洛阳的人全部都编在我的户籍中,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?”   孝文帝看看他们俩人,由于两个人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,不好评判是非,只好说:“洛阳是我们的国都,自然应该分路而行,从今以后,你们还是分开走吧!”   从那以后,元志便与李彪折尺量道,每人占用一半.

分道扬镳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fēn,fèn), 八部,共4画
fēnfèn

1. 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

2.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

3.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 )。

4. 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

5. 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

6. 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

7. 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

1. 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

2.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

3. 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

4. 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
读音(dào), 辶部,共12画

1.道路:铁~。大~。人行~。羊肠小~。

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~。下水~。黄河故~。

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~合。头头是~。以其人之~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

4.道德:~义。

5.技艺;技术:医~。茶~。花~。书~。

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~。传~。卫~士。

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~院。~士。~姑。老~。一僧一~。

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~。

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~儿,一条斜~儿。

10.姓。

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

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

13.说:~白。能说会~。一语~破。

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~喜。~歉。~谢。

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

16.以为;认为:我~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读音(yáng), 扌部,共6画

(1)(动)高举;往上升:飘~|~帆。

(2)(动)往上撒:~场。

(3)(形)传播出去:赞~|~言。

(4)(形)指容貌好看:其貌不~。

(5)(名)指江苏扬州。

(6)(名)姓。

读音(biāo), 钅部,共20画

(1)(名)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。

(2)(名)同“镖”。

分道扬镳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