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ēn liè

四分五裂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怎么读

注音 ㄙˋ ㄈㄣ ㄨˇ ㄌ一ㄝˋ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四分五裂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形容不完整;不集中;不团结;不统一。

  • 出处:

    西汉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一》:“魏南与楚而不与齐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,是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;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!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四分五裂联合式;作谓语、补语;用于政治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,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,四分五裂,而不可收拾。(严复《论世变之亟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break into pieces

  • 日语:

    しぶんごれつ

  • 俄语:

    трещáть по всем швам<полный развáл>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aus den Fugen gehen<法>se démembrer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支离破碎、一盘散沙、分崩离析、豆剖瓜分、土崩瓦解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万众一心、完整无缺

四分五裂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(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)魏地之势,故战场也。魏南与楚而不与齐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,则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。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。

-----西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魏一》

四分五裂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战国时期,魏国有一个名叫张仪的人,是一个善辩之士。那时,苏秦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,张仪则以连横之说,策动六国背弃合纵之约,而一块侍奉秦国。 一次,张仪劝谏魏王说:“魏国领地,方圆不到千里,兵卒三十万,地势四面平坦,四周与诸侯国相连,这些国家像树枝一样分布在魏国的四周,他们到魏国去,便可以长驱直入,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。从郑国到魏国,还不到百里;从陈国到魏国,仅仅二百多里。马驰人跑,不久便可以到魏国。魏国南与楚国接壤,西与韩国接壤,北与赵国接壤,东与齐国接壤,士卒戍守四方边界,驻守堡垒的人排成了队列,军粮通过水路运进水漕仓,数量竟然不少于十万石。魏国的地理形势,本来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战场。假如魏国同楚国联合而不联合齐国,那样的话齐国就进攻它的东面;如果联合齐国而不联合赵国,那么赵国就进攻它的北面;如果不同韩国联合,那么韩国就进攻它的西面;如果不亲近楚国,那么楚国就进攻它的南面,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的道路。”张仪说了半天,只有一个目的是劝说魏王侍奉秦国,同其他国家绝交。

四分五裂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四分五裂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sì), 口部,共5画

(1)数目;三加一后所得。(名)

(2)数目:~个|~位。

(3)姓。

(4)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。

读音(fēn,fèn), 八部,共4画
fēnfèn

1. 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

2.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

3.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 )。

4. 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

5. 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

6. 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

7. 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

1. 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

2.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

3. 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

4. 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
读音(wǔ), 一部,共4画

1.  数名,四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国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)。五帝(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,通常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岭(指越城岭,都庞岭,萌渚岭、骑田岭、大庾岭)。五岳(指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,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)。五脏(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。

2.  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

读音(liè,liě), 衣部,共12画
lièliě

1. 破开,开了缝(fèng ):裂开。裂纹。裂缝。裂痕。裂变(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,并放出中子的过程)。裂隙。裂罅(裂缝)。分裂。破裂。决裂。割裂。扯裂。

1.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:裂着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