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绝如缕
- 结构 补充式成语
- 感情 中性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常用成语
拼音: bù jué rú lǚ 怎么读
注音: 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ㄌㄩˇ
繁体:不絶如縷
感情 中性成语
不绝如缕的意思
折叠展开
解释:
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声音微弱;但未中断。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
出处:
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语法:
不绝如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声音、书信、情绪等。
示例:
音乐会上,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。
英语:
almost extinct
近义词:
危如累卵、岌岌可危
反义词:
牢不可破、安如泰山
不绝如缕的出处
折叠展开
夷狄也,而亟病中国,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
-----战国·公羊高·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
不绝如缕的典故
折叠展开
在西周晚期,周天子的权威日渐衰退,诸侯国的纪律也随之松弛,这为一些被驱逐的异族提供了重返并占领土地的机会。《公羊传》中对这一时期的形势有生动的描述:“夷狄也,而亟病中国,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中原地区所面临的严峻局面:南方的夷人和北方的狄人相互勾结,对中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,形势危急到了极点,仿佛一根细线悬挂着,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。 由此,成语“不绝如缕”应运而生,最初用以比喻形势的危急,如同即将断裂的细线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个成语的内涵得到了扩展,现在常用来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传承人极为稀少,或者用来形容声音、思绪等细微而持久。此外,它也有“不绝若线”、“不绝如线”等变体形式。
不绝如缕字义分解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