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ān zhī jié

箕山之节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jī shān zhī jié 怎么读

注音 ㄐ一 ㄕㄢ ㄓ ㄐ一ㄝˊ

繁体箕山之節

感情 中性成语

箕山之节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箕山: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、巢父隐居的地方。节:名节,节操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。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颍余芳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,曰:‘……请属天下于夫子。’许由辞曰:‘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君乎!恶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颖水之阳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箕山之节作宾语;用于人的节操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。《汉书·鲍宣传》

  • 近义词:

    箕山之操、箕山之志

箕山之节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,曰:‘……请属天下于夫子。’许由辞曰:‘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君乎!恶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颖水之阳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

-----战国·吕不韦等·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

箕山之节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西汉末年,齐地的儒生薛方创作了很多诗赋,这些诗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薛方因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深感厌恶,所以选择在乡间隐居,教书育人。 曾有学官征召薛方入官,但被他婉拒。后来,王莽也对他产生了兴趣,甚至专程派车接他入京做官。薛方却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拒绝了王莽,他说:“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。”意思是:尧舜当政时,有巢父、许由这样的隐士。如今明君欲弘扬尧舜的圣德,我则愿意坚守巢父、许由隐居箕山的节操。王莽听后,以为薛方将他比作尧舜,心生欢喜,也就没有再强迫他入官。 后来,这个故事便演化为成语“箕山之节”,用来形容归隐以保全节操,也形容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

箕山之节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jī), 竹部,共14画

1.  用竹篾、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(通常称“簸箕”):箕帚。

2.  簸箕形的指纹,不成圆形:斗(dǒu)箕。

3.  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
4.  姓。

读音(shān), 山部,共3画

(1)(名)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~。

(2)(名)形状像山的东西:冰~。

(3)(名)蚕蔟:蚕上~了。

(4)(名)指山墙:房~。

(5)(名)姓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jié,jiē), 艹部,共5画
jiéjiē

1.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
2.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
3. 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
4.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
5.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
6. 礼度:礼节。

7.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
8. 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
9. 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
10. 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
11.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
12. 姓。

1. 〔节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