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

至死不悟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zhì sǐ bù wù 怎么读

注音 ㄓˋ ㄙˇ ㄅㄨˋ ㄨˋ

繁体

感情 贬义成语

至死不悟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到死都不觉悟。形容顽固不化。悟:醒悟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求乞福愿,冀其必得,至死不悟,不亦哀哉?”

  • 语法:

    至死不悟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那些屡教不改,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,最终难逃法网。

  • 俄语:

    упорствовать до концá<заблуждáться до сáмой смерти>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执迷不悟、至死不渝、死心塌地、顽固不化

  • 反义词:

    见风使舵、随风转舵、随波逐流、顿悟前非、痛定思痛

至死不悟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求乞福愿,冀其必得,至死不悟,不亦哀哉?

-----晋·葛洪·《抱朴子·道意》

至死不悟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“至死不悟”指的是到死都不醒悟。 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《河东先生集·临江之麋(mí米)》:“麋出门,见外犬在道甚众,走欲与为戏,外犬见而喜且怒,共杀食之,狼藉道上,麋至死不悟。” 公元805年~815年,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(辖境相当今湖南零陵、东安、祁阳和广西全州、灌阳等县地)任司马期间,根据民间传说,写过三篇寓言故事——《三戒》:《临江之麋》、《黔之驴》、《永某氏之鼠》。这三篇寓言故事,以麋、驴、鼠这些艺术形象,讽刺了那些为非作歹的藩镇、宦官和贵族大官僚以及他们的爪牙。其中的《临江之麋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 临江(今江西清江县)有个人,有一次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驼鹿,就把它带回家来喂养。他家里的几只狗见了小鹿,都想吃掉它。主人十分生气,就把狗赶跑了。为了使狗鹿能和睦相处,他还把这只小鹿抱到几只狗的旁边,让狗亲近它。时间长了,狗和小鹿逐渐混熟了。小鹿忘记了自己是只鹿,以为狗是它的好朋友,便经常和狗一起玩。这几只狗虽然同鹿一块玩,但总是想吃掉它,只是害怕主人,便忍住了。三年过去了,这只受到主人宠爱的小鹿有一天自己出门去玩,遇见了别人家的几只狗。它还以为同自己家里的狗一样,便跑上去和它们玩。这些狗见了这只小鹿,既兴奋又生气,一拥而上吃掉了鹿,皮毛、骨头到处都是。可怜这只小鹿,一直到死,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死的。

至死不悟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hì), 至部,共6画

(1)(动)到:~今|~此|~死不屈。

(2)(动)至于:甚~。

(3)(副)极;最:~迟|~毒|~理|~亲|~上|~圣|~孝|~仁。

读音(sǐ), 歹部,共6画

(1)生命终止。

(2)(形)不顾生命;拼死:~战|~拼。

(3)(形)表示达到极点:高兴~了|~顽固。

(4)(形)不可调和的:~对头|~对手。

(5)(形)不活动、固定:~脑筋|时间定~。

(6)(动)不能通过:~胡同|堵~。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wù), 忄部,共10画

(动)理解;明白;了解;领会;觉醒:~出|~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