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ǐng zhī jiàn

井蛙之见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jǐng wā zhī jiàn 怎么读

注音 ㄐ一ㄥˇ ㄨㄚ ㄓ ㄐ一ㄢˋ

繁体井蛙之見

感情 中性成语

井蛙之见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像井底青蛙的见解。比喻偏狭的见识。

  • 出处:

    《弘明集 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算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,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妾抑大猷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井蛙之见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罗国志、刘迪华《黑水魂》:“小侄只是一个边陲小吏,不免有井蛙之见,说出来恐怕要贻笑大方。

  • 英语:

    tunnel vision

  • 近义词:

    眼光浅短、井底之蛙、管中窥豹、以蠡测海、瓮天之见、坐井观天、一孔之见、一知半解、目光如豆、鼠目寸光、孤陋寡闻

  • 反义词:

    见闻广博、高瞻远瞩、博古通今、见多识广

井蛙之见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

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秋水》

井蛙之见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,他所生活的时代,百姓饱受战火之苦,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,朝不保夕。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,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。他用了许多天马行空,富于想像力的寓言,生动贴切的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。在〈秋水〉中,庄子生动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。秋天的时候,黄河河水高涨,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。河伯对此沾沾自喜,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。但当河伯顺流东下,来到了北海,看到了一片没有边际的汪洋,比起自己居住的黄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时,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自傲感到惭愧不已。北海便对河伯说道:“没有办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之大,这是因为受到所住环境的限制;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霜,这是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;而无法跟鄙陋之人谈论真理之道,也是因为受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。人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!今日你看到了大海,才发现黄河的渺小,然而这看似没有际涯的海洋,在浩瀚无穷的天地之间,跟大仓库里的一粒米又有什么分别呢?”后来“井底之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

井蛙之见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井蛙之见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jǐng), 一部,共4画

(1)(名)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;洞壁多砌上砖石:水~|一口~|双眼~。

(2)(名)形状像井的:矿~|油~|盐~|竖~|探~|渗~|天~。

(3)(名)二十八宿之一。

(4)(名)(Jǐnɡ)姓。

(5)(形)形容整齐:~然|~~有条。

读音(wā), 虫部,共12画

(名)两栖动物:青~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jiàn,xiàn), 见部,共4画
jiànxiàn

1. 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

2. 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

3. 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

4. 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

5. 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

6. 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

7. 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

1. 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

2. 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