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ǎo ruò zhǐ zhǎng

了若指掌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liǎo ruò zhǐ zhǎng 怎么读

注音 ㄌ一ㄠˇ ㄖㄨㄛˋ ㄓˇ ㄓㄤˇ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了若指掌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

  • 出处:

    《宋史 道学传序》:“作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,推明阴阳五行之理,命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了若指掌作谓语;指十分清楚。

  • 示例:

    仅二百数十言,而词家源流派别,了若指掌。清·况周颐《惠风词话续篇》卷一

  • 英语:

    be quite up on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了如指掌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团漆黑

了若指掌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子曰:“……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”指其掌。

-----··《论语·八佾》

了若指掌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古代,帝王们普遍设立始祖庙,庙内依据始祖的尊贵等级精心布置灵位,以此彰显对列祖列宗的崇敬之情。每当遇到国家大典或重要节庆,帝王们便会步入庙堂,举行庄严的祭祖仪式,祈求先祖的庇护与福祉,这一传统仪式被时人称为“啰”。然而,此礼仪的深层含义与细节,对多数人而言仍显神秘,故常有人向孔子请教。孔子在审视鲁国宗庙时,发现灵位的排列顺序并未遵循他所倡导的礼制原则,认为其中名分错乱,严重违背了周礼的精神。面对询问,孔子并未直接解答,而是巧妙地以手示意,说:“知晓啰礼真谛者,治理国家便如同将事物置于掌心般轻松自如。”言下之意,唯有深刻理解并实践礼制之人,方能有效治理国家,而通晓啰礼者,正是这样深谙礼治之道的人。《论语·八佾》中,孔子的这一教诲被精炼地记载为:“子曰:“不知也。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。”指其掌。”这一场景,经过岁月的流传与文化的沉淀,逐渐演化出了“了如指掌”这一成语,亦有“了若指掌”、“烂如指掌”等说法,用以形容对某事物或情况有着极为清晰、全面的了解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。

了若指掌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了若指掌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liǎo,le), 乛部,共2画
liǎole

1. 明白,知道:明了。一目了然。

2. 完结,结束:完了。了结。

3. 在动词后,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看不了。办得了。

4. 与“得”、“不得”前后连用,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:那还了得!

1.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:写完了。

2. 助词,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,表示出现新的情况:刮风了。

读音(ruò,rě), 艹部,共8画
ruòrě

1. 如果,假如:若果。倘若。假若。天若有情天亦老。

2. 如,像:年相若。安之若素。旁若无人。置若罔闻。门庭若市。

3. 你,汝:若辈。“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”

4. 约计:若干(gān )。若许。

5. 此,如此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
6. 顺从:“曾孙是若。”

7. 指“海若”(古代神话中的海神):“望洋向若而叹。”

8. 指“若木”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。

9. 指“杜若”(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):“沐兰泽,含若芳”。若英(“杜若”的花)。

10. 文言句首助词,常与“夫”合用:“若夫阴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

11.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,表示事物的状态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”。

1. 〔般若〕见“般3”。

读音(zhǐ), 扌部,共9画

(1)(名)手指。

(2)(量)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;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~雨|这双鞋大了一~。

(3)(动)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~|时针正~十二点。

(4)(动)(头发)直立:令人发~。

(5)(动)指点:~导|~示|~出缺点。

(6)(动)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~你说的。

(7)(动)仰仗;依靠:~望|单~着一个人是不行的。

读音(zhǎng), 手部,共12画

(1)(动)手心;手掌

(2)(动)用手掌打:~嘴。

(3)(动)掌管;掌握:~舵|~权。

(4)(名)某些动物的脚掌:熊~|鸭~。

(5)(名)马蹄铁。

(6)(名)(~儿)钉或缝在鞋底前部、后部的皮子或橡胶:后~儿|钉一块~。

(7)(动)〈方〉钉补鞋底:~鞋。

(8)(Zhǎnɡ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