ér jiù

一蹴而就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yī cù ér jiù 怎么读

注音 一 ㄘㄨˋ ㄦˊ ㄐ一ㄡˋ

繁体一蹵而就

感情 中性成语

一蹴而就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可以成功。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。也作“一蹴而成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宋 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一蹴而就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从前所受,皆为大略,一蹴而就于繁赜,毋乃不可!(清 吴趼人《痛史 原叙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be reached at a single leap

  • 日语:

    一遍(いっぺん)で成功(せいこう)する

  • 俄语:

    в один приём<в один присест>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一蹴即至、一举成功、迎刃而解、一挥而就、马到成功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事无成、一蹶不振、欲速不达

一蹴而就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

-----宋·苏洵·《嘉祐集·一四·上田枢密书》

一蹴而就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嘉佑元年,时年四十八岁的苏洵,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踏上了前往京城汴京的旅途,目的是参加进士考试。五月的阳光洒满了他们的征途,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期望极高,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大放异彩。然而,对于苏洵自己而言,由于多次在科举考试中遭遇挫折,他对于再次踏入考场已心灰意冷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信自己拥有辅佐君王的才华,不愿余生隐居山谷,默默无闻。因此,在那一年的秋天,苏洵鼓起勇气,向朝廷中的重臣、枢密副使田况递交了一份上书。他在《嘉祐集·上田枢密书》中,表达了自己的心愿:“对于天下的学者而言,谁不渴望能够一步跨越,达到圣人的境界呢?”苏洵希望田况能够理解他的追求,助他一臂之力,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”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广为人知的成语“一蹴可几”,或者也常说成“一蹴而就”、“一蹴而得”等,用来形容事情可以轻易达成,只需一步便能达到目标。

一蹴而就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一蹴而就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ī), 一部,共1画

(1)(数)数目;最小的正整数。

(2)(形)同一:~视同仁|咱们是~家人|咱们~路走|这不是~码事。

(3)(形)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
(4)(形)全;满:~冬|~生|~路平安|~屋子人|~身的汗。

(5)(形)专一:~心~意。

(6)(副)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;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

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|笑~笑。

b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:歇~歇|笑~笑。

c)用在动词之后;动量词之前。

(7)(副)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;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结果):~跳跳了过去|~脚把它踢开。

(8)(副)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
(9)(助)〈书〉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:~何速也|为害之甚;~至于此!

(10)(名)初次,第一次。

读音(cù), 足部,共19画

1.  踢:蹴鞠(踢球)。

2.  踏:蹴踏。一蹴而就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1.  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2.  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3.  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读音(jiù), 亠部,共12画
[ jiù ]

1. 凑近,靠近:避难就易。就着灯看书。

2. 到,从事,开始进入:就位。就业。就寝。就任。就绪。就医。高就。

3.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,顺便:就近。就便。就事论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