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同伐异
- 结构 联合式成语
- 感情 贬义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常用成语
拼音: dǎng tóng fá yì 怎么读
注音: ㄉㄤˇ ㄊㄨㄥˊ ㄈㄚˊ 一ˋ
繁体:黨同伐異
感情 贬义成语
党同伐异的意思
解释:
党:原同“傥”;指偏袒;现在也指结伙;伐: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;排斥、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。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。
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
语法:
党同伐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书面语。
示例:
读者幸勿比例惴测,谓此事为某人写照,此名为某人化身,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。(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》)
英语:
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
俄语:
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своих и нападáть на чужих
其他:
<法>favoriser ses partisans et combattre les opposants
近义词:
诛除异己、朋比为奸、结党营私、狼狈为奸
反义词:
无偏无坦、公正无私、不偏不倚
党同伐异的出处
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……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
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
党同伐异的典故
此典出自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西汉前期,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,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,儒学不被朝廷重视,道家骂儒家是罪徒,儒道两大学派的冲突很大,对政治统一产生了很大的阻碍。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,采纳了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把儒家的学说抬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从此以后,人们开始崇尚儒学,儒生们怀藏经书,谋求学术的统一,经常在一起展开讨论。公元前51年,汉宣帝把儒生们召集到皇家藏书楼——石渠阁,对五经进行讨论。宣帝令五经名儒、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评论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榖梁传》的异同。把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归为同一派别,对持有不同观点的派别进行反驳、攻击。这样一来,就出现了很多拘泥于文字、引经据典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