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ǎo wén niè

咬文啮字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近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yǎo wén niè zì 怎么读

注音 一ㄠˇ ㄨㄣˊ ㄋ一ㄝˋ ㄗˋ

繁体齩文噛字

感情 贬义成语

咬文啮字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见“咬文嚼字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胡适《<水浒传>考证》:“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,但我却又有点‘考据癖’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咬文啮字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死扣字眼。

  • 俄语:

    придирáться к кáждому слову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咬文嚼字、嚼字咬文

咬文啮字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(女怒之以目曰)此岂君咬文啮字之地耶?往来人杂,宁无多露之畏耶?

-----清·宣鼎·《夜雨秋灯录·一一·船女奇缘》

咬文啮字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晋朝,陶侃是一位有抱负但家境贫寒的人。某日,他欲邀请一位资深学者来家中作客,却因囊中羞涩而苦恼。于是,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将“信”字写下并前往富有的韩夫人家中典当以换取资金。韩夫人见陶侃仪表堂堂、谈吐不凡,认为他是可塑之才,便慷慨解囊。然而,陶母得知此事后,虽然表面上责备陶侃,认为他不应以“信”字为抵押,但她心里清楚陶侃的良苦用心,并希望能妥善款待那位学者。于是,在陶侃离开后,陶母毅然剪下自己的长发,拿到市集上去变卖。恰巧,她在市集上遇到了韩夫人。韩夫人不解地问及陶母为何责备陶侃,陶母便解释说:“陶侃可能也与你一样,认为我过于计较这‘信’字。但在我看来,无论男女,‘信’字都是立人之本,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。我们怎能轻视它呢?”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广为流传的成语“咬文嚼字”,也称作“咬文啮字”或“咬文咂字”,用以形容在文字上过分推敲,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意义。这既可能是对文字艺术的精细研究,也可能是对人讲话时过分卖弄学识的讽刺。

咬文啮字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ǎo), 口部,共9画

(1)(动)上下牙齿用力对着;把东西夹住或切断:~住绳子|~了一口苹果。

(2)(动)钳子等夹住或齿轮、螺丝等互相卡住。

(3)(动)(狗)叫:鸡叫狗~。

(4)(动)受责难或审讯时牵扯无关的人:反~一口。

(5)(动)正确地念出(字母的音);过分地计较(字句的意义):~字|~字眼儿|~文嚼字。

(6)(动)追赶;紧跟不放:~住目标|双方比分~得很紧。

读音(wén), 文部,共4画

(1)(名)文字;记录语言的符号:中~。

(2)(名)文章;作品:美~。

(3)(名)文言:半~半白。

(4)(名)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:~化|~明|~物。

(5)(名)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~|繁~缛节。

(6)(名)非军事的(跟‘武’相对):~职|~武双全。

(7)(名)古时称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~身|~了双颊。

(8)(旧读wèn)掩饰:~过饰非。

(9)(名)关于读书人的:~人。

(10)(名)姓。

(11)(量)一文不值。

(12)(形)柔和;不猛烈:~雅|~火。

(13)(形)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~|水~。

读音(niè), 口部,共11画

(动)〈书〉(鼠、兔等动物)用牙啃或咬:虫咬鼠~。

读音(zì), 宀部,共6画

(1)(名)文字:~调|~汇|~谜|~面|~模|~目|~幕|~盘|~形|~样|~义|~音|~母|~里行间|~斟句酌。

(2)(名)(~儿)字音:咬~儿。

(3)(名)字体:篆~|草~。

(4)(名)书法的作品:~画。

(5)(名)字眼;词:词典中没有这个~。

(6)(名)(~儿)字据:立~为凭。

(7)(名)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“字”:诸葛亮~孔明。

(8)(名)旧时称女子许配:待~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