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置可否
- 结构 动宾式成语
- 感情 中性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常用成语
拼音: bù zhì kě fǒu 怎么读
注音: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
繁体:
感情 中性成语
不置可否的意思
折叠展开
解释:
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出处:
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语法:
不置可否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表示不敢发表意见。
示例:
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,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。(茅盾《子夜》十)
英语:
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
俄语:
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,ни нет
其他:
<德>weder ja noch nein sagen
<法>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 近义词:
不置褒贬、不置一词、模棱两可
反义词:
泾渭分明、斩钉截铁、旗帜鲜明
不置可否的出处
折叠展开
温钦差听了一笑,也不置可否。
-----清·李宝嘉·《官场现形记》
不置可否的典故
折叠展开
"秦朝时期,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水工修渠之名,排挤客卿,求秦皇下令驱逐所有客卿,客卿李斯向秦王呈上了一篇《谏逐客书》。 李斯首先以秦穆公、孝公、惠王、昭王四位国君广纳贤士为例,强调了重用客卿的重要性。随后,他列举了秦王的种种爱好,如昆山之玉、随和之宝、明月之珠等无一不是来自其他诸侯国。李斯在奏章中写道:“不问可否,不论曲直,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、乐、珠玉,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。”意思是:陛下不看人能否重用,不考虑是非曲直,只要不是秦国的人就要求其离开,只要是客卿就被驱逐。这样看来,您所重视的是女色、音乐、珠宝、美玉,轻视的是百姓啊。秦王读了李斯的奏章后,深感惭愧,立即取消了逐客令。 后来,这个故事便延伸出成语“不置可否”,也作“未置可否”“不加可否”等,形容不表示同意,也不表示反对,不明确表示态度。"
不置可否成语接龙
折叠展开
不置可否字义分解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