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 fǒu

不置可否

  • 结构 动宾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怎么读

注音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不置可否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
  • 出处:

   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不置可否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表示不敢发表意见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,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。(茅盾《子夜》十)

  • 英语:

    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

  • 俄语:

    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,ни нет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weder ja noch nein sagen<法>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不置褒贬、不置一词、模棱两可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泾渭分明、斩钉截铁、旗帜鲜明

不置可否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温钦差听了一笑,也不置可否。

-----清·李宝嘉·《官场现形记》

不置可否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"秦朝时期,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水工修渠之名,排挤客卿,求秦皇下令驱逐所有客卿,客卿李斯向秦王呈上了一篇《谏逐客书》。 李斯首先以秦穆公、孝公、惠王、昭王四位国君广纳贤士为例,强调了重用客卿的重要性。随后,他列举了秦王的种种爱好,如昆山之玉、随和之宝、明月之珠等无一不是来自其他诸侯国。李斯在奏章中写道:“不问可否,不论曲直,非秦者去,为客者逐。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、乐、珠玉,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。”意思是:陛下不看人能否重用,不考虑是非曲直,只要不是秦国的人就要求其离开,只要是客卿就被驱逐。这样看来,您所重视的是女色、音乐、珠宝、美玉,轻视的是百姓啊。秦王读了李斯的奏章后,深感惭愧,立即取消了逐客令。 后来,这个故事便延伸出成语“不置可否”,也作“未置可否”“不加可否”等,形容不表示同意,也不表示反对,不明确表示态度。"

不置可否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zhì), 罒部,共13画

(1)(动)搁;放:~备|~身|置放。

(2)(动)设立;布置:~办|设~。

(3)(动)购置:添~。

读音(kě,kè), 口部,共5画
kěkè

1. 允许:许可。认可。宁可。

2. 能够:可见。可能。可以。不可思议。

3. 值得,认为:可怜。可悲。可亲。可观。可贵。可歌可泣。

4. 适合:可身。可口。可体。

5. 尽,满:可劲儿干。

6. 大约:年可二十。“潭中鱼可百许头”。

7. 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

8. 表示强调:他可好了。

9.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:都这么说,可谁见过呢?

10.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:这件事他可同意?

11. 姓。

1. 〔可汗(hán)〕中国古代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

读音(fǒu,pǐ), 口部,共7画
fǒupǐ

1. 表示不同意,不认可:否定。

2. 不,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:可否?。

3. 不如此,不是这样,不然:否则。学则正,否则邪。

1. 不好,坏,恶:否极泰来(“否”和“泰”,前者是坏卦,后者是好卦。指事情坏到了极点,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)。未知善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