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实不副
- 结构 主谓式成语
- 感情 中性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一般成语
拼音: míng shí bù fù 怎么读
注音: ㄇ一ㄥˊ ㄕˊ ㄅㄨˋ ㄈㄨˋ
繁体:名實不副
感情 中性成语
名实不副的意思
折叠展开
解释:
名:名称;副:相称,相符合。名声和实际不相符。指空有虚名
出处: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宰衡官以正百僚、平海内为职,而无印信,名实不副。”
语法:
名实不副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;指空有虚名。
示例:
鲁迅《十四年的“读经”》:“无论怎样言行不符,名实不副。”
英语:
have an undeserved reputation
近义词:
名不副实
反义词:
名副其实
名实不副的出处
折叠展开
宰衡官以正百僚、平海内为职,而无印信,名实不副。
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名实不副的典故
折叠展开
“名不副实”典源作“名实不副”。“名”指名声、名义,“实”指实际的情形,名和实如果一致,那就是“名副其实”,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,那就是“名不副实”了。古人十分重视“名”、“实”的重要性,如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子曰:『必也正名乎!』”又言︰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就是孔子强调要辨正名义,使名实相符,如此一来,做事才会成功。在所引典源《汉书・卷九九・王莽传上》中,王莽为了篡夺汉室,所以千方百计地为自己铺路。他任宰衡、太傅、大司马,先掌握朝中的实权。但是有实权,而无名义,容易遭人非议。所以他上书太后,认为自己身为宰相,统领朝廷百官,却没有象征身分的印信,显得名实不副,因此请太后授他宰相印章,这样才能名副其实。后来“名不副实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空有虚名,不合实际。出现“名不副实”的书证如三国魏・刘劭《人物志・效难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实,用之有效,故名由众退,而实从事章。”
名实不副字义分解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