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 shí

名实不副

  • 结构 主谓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míng shí bù fù 怎么读

注音 ㄇ一ㄥˊ ㄕˊ ㄅㄨˋ ㄈㄨˋ

繁体名實不副

感情 中性成语

名实不副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名:名称;副:相称,相符合。名声和实际不相符。指空有虚名

  • 出处:

   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宰衡官以正百僚、平海内为职,而无印信,名实不副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名实不副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;指空有虚名。

  • 示例:

    鲁迅《十四年的“读经”》:“无论怎样言行不符,名实不副。”

  • 英语:

    have an undeserved reputation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名不副实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名副其实

名实不副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宰衡官以正百僚、平海内为职,而无印信,名实不副。

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
名实不副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“名不副实”典源作“名实不副”。“名”指名声、名义,“实”指实际的情形,名和实如果一致,那就是“名副其实”,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,那就是“名不副实”了。古人十分重视“名”、“实”的重要性,如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子曰:『必也正名乎!』”又言︰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就是孔子强调要辨正名义,使名实相符,如此一来,做事才会成功。在所引典源《汉书・卷九九・王莽传上》中,王莽为了篡夺汉室,所以千方百计地为自己铺路。他任宰衡、太傅、大司马,先掌握朝中的实权。但是有实权,而无名义,容易遭人非议。所以他上书太后,认为自己身为宰相,统领朝廷百官,却没有象征身分的印信,显得名实不副,因此请太后授他宰相印章,这样才能名副其实。后来“名不副实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空有虚名,不合实际。出现“名不副实”的书证如三国魏・刘劭《人物志・效难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实,用之有效,故名由众退,而实从事章。”

名实不副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míng), 夕部,共6画
[ míng ]

1.人或事物的称谓:名字。名氏。名姓。名义。名分(fèn )。名堂。名落孙山。名存实亡。

2.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”。

3.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名,行骗钱之实。

4.叫出,说出:不可名状。

5.声誉:名誉。名声。名优(a.出名的,优良的;b.名伶)。名噪一时。名过其实。

6.有声誉的,大家都知道的:名人。名士。名师。名将(jiàng )。名医。名著。名流。名言。名胜。名剧。

7.占有:不名一文。

8.量词,用于人:三名工人。

读音(shí), 宀部,共8画

(1)(动)内部完全填满;没有空隙:~心儿的铁球。

(2)(形)真实;实在:~话~说。

(3)(名)实际;事实:传闻失~。

(4)(名)果实;种子:开花结~。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fù), 刂部,共11画
fùpì

1.第二位的,辅助的,区别于“正”、“主”:~职。~手。~官。~使。

2.附带的,次要的:~业。~品。~食。~刊。~歌。~产品。~作用。

3.相配,相称(chèn):名实相~。其实难~。

4.量词(a.一组或一套,如“一~手套”,“全~武装”;b.指态度,如“一~笑脸”)。

剖开,裂开:“不坼不~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