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ān zuò shì

拿班作势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近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ná bān zuò shì 怎么读

注音 ㄋㄚˊ ㄅㄢ ㄗㄨㄛˋ ㄕˋ

繁体拿班作勢

感情 贬义成语

拿班作势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装模作样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,便依允了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拿班作势作谓语、定语;指摆架子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刘斯奋《白门柳·夕阳芳草》第十章:“我还道这位冒大公子拿班作势的,有多难轧,敢情儿不过‘银样鑞枪头’!”

  • 英语:

    assume an appearance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拿班做势、装模作样、拿腔做势

  • 反义词:

    一本正经

拿班作势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,便依允了。

-----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

拿班作势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“装腔作势”这一成语,原本为“粧模作势”,其中“粧”是“妆”的俗字,表示装饰或打扮。“腔”指的是说话的腔调、声音,“势”则指表现出的姿态或气派。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和姿态,以显示自己或为了某种目的而故作姿态。 这一成语来源于元代萧德祥的杂剧《杀狗劝夫》的第四折。在剧中,柳胡是一个贪婪而狡猾的角色,他怀疑孙家兄弟杀了人,便故意装腔作势,大声嚷嚷着要告官,以此威胁孙家兄弟,希望他们能用金钱来平息此事,从而自己可以从中获利。柳胡自以为抓住了孙家兄弟的把柄,因此气焰嚣张,故意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恐吓对方。 在这个剧情中,“粧模作势”的柳胡形象鲜明,他的行为也深刻体现了“装腔作势”这一成语的含义。后来,“装腔作势”这一成语便逐渐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那些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或姿态的人,特别是那些为了显示自己或达到某种目的而故作姿态的人。 这个成语的流传和使用,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,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虚伪、做作行为的不满和批评。在现代社会中,“装腔作势”依然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不真诚、不自然、故意炫耀自己的人或行为。

拿班作势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拿班作势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ná), 人部,共10画

(1)(动)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、搬(东西)

(2)(动)用强力取;捉:~住三个匪徒。

(3)(动)掌握:~权|~事|~得稳。

(4)(动)刁难;要挟:这事谁都能做;你~不住人。

(5)(动)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。

(6)(介)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;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~尺量|~布擦。

(7)(介)引进所处置的对象:别~我开玩笑。

读音(bān), 王部,共10画
[ bān ]

1.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:排班。按部就班。

2.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:班组。班级。班长。班主任。领班。

3.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,在“排”以下。

4.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,亦指工作场所:早班。下班。值班。班房。

5. 定时开行(xíng)的:班车。班机。班期。

6. 量词(a.用于人群,如“这班人真能干”;b.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,如“他搭下一班飞机走”)。

7. 调回或调动(军队):班师。班兵。

8. 古同“斑”,杂色。

9. 姓。

读音(shì), 力部,共8画

(1)(名)势力:权~。

(2)(名)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:~如破竹。

(3)(名)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~|地~。

(4)(名)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趋~|局~。

(5)(名)姿态:手~。

(6)(名)雄性生殖器:去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