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ǎo jīng shé

打草惊蛇

  • 结构 连动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怎么读

注音 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

繁体打艸驚虵

感情 中性成语

打草惊蛇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。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;使乙感到惊慌。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宋 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鲁乃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’为好事者口实焉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打草惊蛇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,多用于否定句。

  • 示例:

    空自去“打草惊蛇”,倒吃他做了手脚,却是不好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九回)

  • 英语:

   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

  • 日语:

    粗忽 (そこつ)をして相手 (あいて)に感 (かん)づかれている

  • 俄语:

    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,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<法>si l'on remue l'herbe le serpent s'enfuira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操之过急、因小失大、风吹草动

  • 反义词:

    欲擒故纵、引蛇出洞、纹丝不动

打草惊蛇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王鲁为当涂宰,渎物为务,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,鲁乃判曰:“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”

-----宋·郑文宝·《南唐近事·王鲁为当涂宰》

打草惊蛇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 “打草惊蛇”比喻一方面对甲方严罚,一方面又给乙方警诫。现在多用来比喻做事不密,使对方得以警戒预防。   此典出自《酉阳杂俎》:“王鲁为当涂令,颇以资产为务。会部民连状斥主簿贪贿,鲁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   唐朝,有一个叫王鲁的人,他在当涂(今安徽当涂县)为官的时候,行为不正,爱财贪污。后来有人在他面前控告他的主簿(秘书)营私舞弊,接受贿赂。状子上列举的罪行,与他自己的违法行为都是大同小异。他一边看状子,一边直打寒战。等到把状子看完,已经忘记应该作出审理意见,却不由自主地批了八个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”意思是:你虽然打的是地上的草,但我像伏在草里面的蛇一样,已经受到了惊吓。

打草惊蛇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dǎ,dá), 扌部,共5画
dǎdá

1. 击,敲,攻击:打击。殴打。打杀。

2. 放出,发出,注入,扎入:打炮。打雷。打信号。打电报。

3. 做,造:打首饰。打家具。

4. 拨动:打算盘。

5. 揭,破,凿开:打破。打井。

6. 举,提起:打灯笼。打起精神。

7. 涂抹,印,画:打蜡。打戳子。

8. 写出,开出:打证明。

9. 捆,扎:打包裹。

10. 合,结合:打伙。打成一片。

11. 获取,购取:打水。打鱼。

12. 除去:打消。打杈。

13. 定出,计算:打算。打腹稿。

14. 用,采用,使用:打比喻。

15. 玩,玩耍:打球。

16. 截,停,减,退:打住。打价儿。

17.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:打手势。

18. 进行某种活动,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:打交道。打短工。

19. 与某些动词结合,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:打扫。打扰。

20. 自,从:打哪儿来?

1. 量词,指十二个:一打铅笔。

读音(cǎo), 艹部,共9画

(1)(名)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:野~|青~。

(2)(名)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等的稻、麦之类的茎和叶:稻~|干~。

(3)(名)〈口〉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:~驴|~鸡。

(4)(形)草率;不细致:潦~|字写得很~。

(5)(名)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。ɑ)汉字形体的一种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

(6)(名)草稿:起~|~案。

(7)(动)〈书〉起草:~拟。

读音(jīng), 忄部,共11画

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~慌。吃~。

2.惊动:打草~蛇。

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~了。

读音(shé,yí), 虫部,共11画
shéyí

1. 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蛇蜕。蛇行。蛇蝎。蛇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蛇添足。

1. 〔委(wěi )蛇〕见“委2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