冒天下之大不韪
- 结构 动宾式成语
- 感情 贬义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生僻成语
拼音: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怎么读
注音: ㄇㄠ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ㄓ ㄉㄚˋ ㄅㄨˋ ㄨㄟˊ
繁体:冐天下之大不韙
感情 贬义成语
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
折叠展开
解释:
不韪:不是,错误。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。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。
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犯五不韪,而以伐人,其丧师也,不亦宜乎?”
语法:
冒天下之大不韪动宾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示例:
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,冒天下之大不韪,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。(毛泽东《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》)
英语:
dare do what the whole world considers to be wrong
俄语:
идти наперекор всему миру
其他:
<拉>contra mundum
近义词:
冒大不韪
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出处
折叠展开
犯五不韪而以伐人,其丧师也,不亦宜乎?
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典故
折叠展开
春秋初年,郑国与息国互为邻邦,皆属小国。在公元前712年,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争端,息国国君竟毅然决定对郑国发兵。此举在时人看来,简直是在自寻死路。 《左传》记载:“息国不察德义之所在,不顾实力之悬殊,不念亲族之和睦,不明是非之曲直,不审己身之过错,犯此五不韪而兴兵,其败绩也,岂非命中注定?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息国在出兵时犯下了五大严重的错误:一是不考虑行为的正义性;二是不评估自己的实力;三是不顾及与亲族的和睦关系;四是不分辨是非的真相;五是不反思自身的过错。而息国对此却浑然不觉。 结果正如人们所料,息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失败,国君狼狈地撤退回国。 这一事件催生了“犯天下之大不韪”这一成语,用以形容公然做出天下人都认为错误的事情,也常称作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
冒天下之大不韪字义分解
折叠展开
冒天下之大不韪相似的成语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