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āo shēng miè

消声灭迹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xiāo shēng miè jì 怎么读

注音 ㄒ一ㄠ ㄕㄥ ㄇ一ㄝˋ ㄐ一ˋ

繁体消聲滅跡

感情 中性成语

消声灭迹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  • 出处: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
  • 语法:

    消声灭迹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
  • 英语:

    keep out of the way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声销迹灭、消声匿迹、消声匿影

消声灭迹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

-----北周·庾信·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

消声灭迹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,有一位姓宗的年轻人,他精通金银提炼之术,与一位以烧饼为生的好友陈敬宣关系甚笃。然而,命运却将两人推向了友情的对立面——他们因一位美丽女子的倾心而心生嫌隙,最终反目成仇,分道扬镳。自绝交之后,陈敬宣的仕途一帆风顺,最终官至西川节度使,权倾一方。而姓宗的年轻人,在长安城遭遇叛乱,僖宗皇帝逃往蜀地避难之时,也跟随难民潮流逃至锦江。他深知此地乃陈敬宣的势力范围,生怕旧日恩怨引来杀身之祸,于是决定隐姓埋名,四处漂泊,企图在世间销声匿迹。然而,命运似乎并未放过他。在内江之地,他终究还是未能逃脱陈敬宣(或其后继者陈敬瑄)的追杀,最终命丧黄泉。这个故事流传开来,渐渐演变出了“销声匿迹”这一成语,也常被写作“消声匿迹”、“匿迹销声”或“消声灭迹”,用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彻底消失,不留下任何痕迹,让人无从追寻其踪迹。

消声灭迹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xiāo), 氵部,共10画

(1)(动)消失:烟~云散|冰~瓦解。

(2)(动)使消失;消除:~毒|~炎|~肿。

(3)(动)度过时间;消遣:~夜|~夏。

(4)(动)〈方〉需要(前面常带“不、只、何”等):不~说|何~三天。

读音(shēng), 士部,共7画

(1)(名)(~儿)声音:雨~。

(2)(量)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:喊了两~。

(3)(动)发出声音;宣布;陈述:~东击西。

(4)(名)名声:~誉|~望。

(5)(名)声母:双~叠韵。

(6)(名)字调:平~|四~。

读音(miè), 一部,共5画

(1)(动)熄灭:火~了|灯~了。

(2)(动)使熄灭:~灯|沙土可以~火。

(3)(动)淹没:~顶。

(4)(动)消灭;灭亡:自生自~|物质~。

(5)(动)使不存在;使消灭:~蝇|长自己志气;~敌人威风。

读音(jì), 辶部,共9画

1.留下的印子;痕迹:足~。血~。笔~。踪~。

2.前人遗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~。陈~。事~。史~。

3.形迹:~近违抗(行动近乎违背、抗拒上级指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