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án wén jié

繁文缛节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fán wén rù jié 怎么读

注音 ㄈㄢˊ ㄨㄣˊ ㄖㄨˋ ㄐ一ㄝˊ

繁体繁文縟節

感情 贬义成语

繁文缛节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繁文缛节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,比喻烦琐、多余。

  • 示例:

   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,但对外敌,却明明已经称臣,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。(鲁迅《坟 看镜有感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 malities

  • 日语:

    繁文縟礼(はんぶんじょくれい),煩わしい礼法やしきたり

  • 俄语:

    излишняя пышность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umstǎndliche Formalitǎten<überflüssiges Zeremoniell>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附赘悬疣、连篇累牍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精益求精、因陋就简

繁文缛节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宗庙之礼,莫盛于始盥之时。盖精诚蕴于内,而威仪肃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,盖繁文缛节,容有伪焉,有不足观者矣。

-----宋·李光·《读易详说·卷四·坤下巽上》

繁文缛节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唐朝时期,皇帝对祭祖和祭天的仪式极为重视。这些仪式充满了庄重和神圣,礼节繁复且要求精确,因此,皇帝特别任命了王永为太常博士,专门负责指导这些仪式的进行。王永学识渊博,技艺高超,他负责教导朝廷中的学子们如何正确地参与这些祭祀活动,如何行参拜之礼。在王永的悉心指导下,朝廷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精通礼仪的学子,他们使得皇家的祭祀仪式更加庄重、神圣。这一切的努力,都使得唐朝的祭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。然而,即便是皇帝本人,面对这些繁复的礼节也感到有些困惑。唐朝的大臣元稹在代皇帝所拟的诏命《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》中这样写道:“我明年将要在南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我将谒见清宫,朝拜太庙。面对这繁多的礼节和仪式,我内心感到有些迷茫。”后来,“繁文缛节”这个成语就广为流传,用来形容那些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那些琐碎多余的事项,或者是那些过于复杂的程序。人们也常常用“末节繁文”或“繁文末节”等词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。

繁文缛节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wén), 文部,共4画

(1)(名)文字;记录语言的符号:中~。

(2)(名)文章;作品:美~。

(3)(名)文言:半~半白。

(4)(名)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:~化|~明|~物。

(5)(名)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~|繁~缛节。

(6)(名)非军事的(跟‘武’相对):~职|~武双全。

(7)(名)古时称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~身|~了双颊。

(8)(旧读wèn)掩饰:~过饰非。

(9)(名)关于读书人的:~人。

(10)(名)姓。

(11)(量)一文不值。

(12)(形)柔和;不猛烈:~雅|~火。

(13)(形)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~|水~。

读音(rù), 纟部,共13画

(形)繁琐;繁重。

读音(jié,jiē), 艹部,共5画
jiéjiē

1.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
2.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
3. 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
4.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
5.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
6. 礼度:礼节。

7.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
8. 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
9. 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
10. 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
11.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
12. 姓。

1. 〔节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