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

名不虚得

  • 结构 主谓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míng bù xū dé 怎么读

注音 ㄇ一ㄥˊ ㄅㄨˋ ㄒㄨ ㄉㄜˊ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名不虚得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唐·孟綮《本事诗·高逸》:“杜凝睇良久,曰:‘名不虚得,宜以见惠。’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名不虚得作谓语、定语;指名实相符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明·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》:“倩娘端妍绝伦,紫云名不虚得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名不虚立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名不副实

名不虚得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(杜牧)问李(司空)云:“闻有紫云者,孰是?”李指示之。杜凝睇良久,曰:“名不虚得,宜以见惠。”

-----唐·孟棨·《本事诗·三·高逸·三》

名不虚得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战国时,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,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。在他担任上卿时,受封古代薛国之地,约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。司马迁在撰写《史记》时,曾在孟尝君的传记后写下自己的看法。他说自己曾经到过薛地,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凶悍、残暴,和附近邹、鲁地方的人不一样。问了人,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孟尝君喜欢养士,许多人慕名而来,移居的人数约有六万多户,结果使得薛地龙蛇杂处。可见他果真是与传说中爱好宾客的名声相符,司马迁因此说“名不虚矣”!

名不虚得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名不虚得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míng), 夕部,共6画
[ míng ]

1.人或事物的称谓:名字。名氏。名姓。名义。名分(fèn )。名堂。名落孙山。名存实亡。

2.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”。

3.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名,行骗钱之实。

4.叫出,说出:不可名状。

5.声誉:名誉。名声。名优(a.出名的,优良的;b.名伶)。名噪一时。名过其实。

6.有声誉的,大家都知道的:名人。名士。名师。名将(jiàng )。名医。名著。名流。名言。名胜。名剧。

7.占有:不名一文。

8.量词,用于人:三名工人。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xū), 虍部,共11画

(1)(形)空虚(跟‘实’相对):~幻|~浮。

(2)(形)空着:~位以待。

(3)(动)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:胆~。

(4)(副)徒然;白白地:~度|不~此行。

(5)(形)虚假:~伪|~名。

(6)(形)虚心:谦~。

(7)(形)虚弱:气~|血~。

(8)(名)指政治思想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务~。

(9)(名)二十八宿之一。

读音(dé,děi,de), 彳部,共11画
déděide

1. 获取,接受:得到。得失。得益。得空(kòng)。得便。得力。得济。心得。

2. 适合:得劲。得当(dàng )。得法。得体。

3. 满意:得意。扬扬自得。

4. 完成,实现:饭得了。得逞。得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
5. 可以,许可:不得随地吐痰。

6. 口语词(a.表禁止,如“得了,别说了”;b.表同意,如“得,就这么办”)。

1. 必须,须要:可得注意。

2. 极舒服,极适意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得了。

1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:要不得。拿得起来。

2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,表示效果或程度:跑得快。香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