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àn hóng ěr

面红耳热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miàn hóng ěr rè 怎么读

注音 ㄇ一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ㄖㄜˋ

繁体靣紅耳熱

感情 贬义成语

面红耳热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见“面红耳赤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,见了一个陌生人,也要面红耳热的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面红耳热作状语、定语;用于激动、发怒、羞愧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想到这里,不免面红耳热起来,也就讪讪的进房梳洗去了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九回

  • 英语:

    blush to the roots of one's hair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面红耳赤、面红过耳

面红耳热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,见了一个陌生人,也要面红耳热的。

-----明·凌濛初·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面红耳热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子文为春秋楚国人,在楚成王时任令尹,相当于宰相的地位。在任期间,勤于国政,秉公执法,从不以权谋私,以私害公。二十八年间,曾经三次被免职,又三次复职,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,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,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,一定清清楚楚、巨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,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。宋代朱熹论及此事,感慨地说道:“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头红面赤。”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,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,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,就显得差多了。这里朱子以“头红面赤”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,又急又怒,满脸通红的样子,后来“面红耳赤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人因紧张、焦急、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。

面红耳热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miàn), 面部,共9画

(1)(名)头的前部;脸:~孔。

(2)(动)向着:背山~水。

(3)(名)物体的表面;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~|地~|桌~|~儿。

(4)(动)当面:~谈|~洽。

(5)(名)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:鞋~|~儿。

(6)(名)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;有长有宽;没有厚:平~|~积。

(7)(名)部位或方面:正~|片~。

(8)(助)方位词后缀:上~|前~|外~|西~。

(9)(量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~镜子。

(10)(量)用于会见的次数:一~镜子。

(11)(名)粮食磨成的粉;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~|豆~。

(12)(名)(~儿)粉末:药~儿。

(13)(名)面条:挂~|切~。

(14)(形)〈方〉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~瓜。

读音(hóng,gōng), 纟部,共6画
hónggōng

1. 像鲜血的颜色:红色。红叶。红灯。红尘。红包。红烧。红润。红艳艳。红口白牙。红绳系足(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)。

2.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:红人。红运。红角(jué)儿(受观众欢迎的演员)。走红。

3. 喜庆:红媒(媒人)。红蛋。红白喜事(结婚和喜丧合称)。

4. 象征革命:红军。红色根据地,红色政权。

5. 指营业的纯利润:红利。分红。

6.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的研究:红学。

1. 古同“工”,指妇女的生产作业,纺织、缝纫、刺绣等。

读音(ěr), 耳部,共6画

(1)(名)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:~朵。

(2)(名)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~。

(3)(形)位置在两旁的:~房。

(4)文言助词;罢了:技止此~。

读音(rè), 灬部,共10画

(1)(形)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。

(2)(形)温度高;感觉温度高:~水|趁~打铁|三伏天很~。

(3)(动)使热;加热(多指食物):把饭菜~一下。

(4)(形)生病引起的高体温:发~|退~。

(5)(形)情意深厚:~心肠儿。

(6)(形)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:眼~|~中。

(7)(形)很受人欢迎的:~货。

(8)(形)放射性强:~原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