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不达意

  • 结构 主谓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近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cí bù dá yì 怎么读

注音 ㄘˊ ㄅㄨˋ ㄉㄚˊ 一ˋ

繁体詞不達意

感情 贬义成语

词不达意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达:表达。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也作“文不逮意”、“辞不达意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;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词不达意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。

  • 示例:

    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(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回)

  • 英语:

   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meaning.

  • 日语:

    ことばが意 (い)を尽 (つく)さない

  • 俄语:

    словá не выражáют истин-ного смысла

  • 近义词:

    言不尽意、拐弯抹角

  • 反义词:

    酣畅淋漓、言必有中

词不达意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

-----春秋末期·孔子·《仪礼·聘礼》

词不达意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该成语源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的一段话:“子曰:‘辞达而已矣。’”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:言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意思,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表达。在孔子看来,真正的言辞应当简洁明了,能够准确传达出说话者的意图。孔子所在的时代,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虚浮不实的人,他们擅长用华丽的语言和浮夸的表达来迷惑人心,却往往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图。孔子对此深感忧虑,所以提出了这种健康的语言观,他认为只有这样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够更加顺畅、真诚,社会也才能够更加和谐、进步。成语“词不达意”便源于此,也称“辞不意逮”“言不达意”等,其中“达意”指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。

词不达意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词不达意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cí), 讠部,共7画

(1)(名)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:~语。

(2)(名)说话或诗歌、戏剧、文章中的语句:歌~。

(3)(名)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;由五、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。形成于唐代;盛行于宋代。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dá), 辶部,共6画

(1)(动)通;到:四通八~。

(2)(动)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~事理。

(3)(动)达到、实现:目的已~到。

(4)(动)告知;表达:转~。

(5)(形)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~。

(6)姓。

读音(yì), 心部,共13画

(1)(名)意思:同~|来~|词不达~。

(2)(名)心意;愿望:中~|任~。

(3)(动)意料;料想:~外|出其不~。